1 、什么是卡林巴?
卡林巴,又稱為拇指鋼琴是非洲的樂器,一種彈撥類型的體鳴樂器,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相當(dāng)普遍。
Kalimba, Mbira, Kaffir piano等是單獨的體鳴樂器,明確的說是打擊樂器的一種。
Kalimba 是肯尼亞對這樂器的稱謂,而在津巴布韋它則被稱為Mbira,剛果人就稱它為Likembe,它還有Sanza和Thumb Piano等名字。
它主要因用拇指撥動琴體上的薄片(主要有木制的、竹制的,在現(xiàn)代的發(fā)展中也有金屬做的)又得名拇指琴。
2 、卡林巴的起源及變遷
卡林巴起源于非洲。3000多年前,在西非地區(qū)最早的卡林巴是利用竹子或樹制作并使用。使用鐵條是從1000多年前在zambezi river valley開始出現(xiàn)的。
據(jù)說,由這種樂器所演奏出來的音樂不僅能夠趕走病人身上的邪氣,還能起到祈雨的作用,因此在津巴布韋它是備受人們喜愛的樂器之一。
3 、卡林巴的構(gòu)造及材料
卡林巴是把不同長度的金屬片固定在木板上制成的。調(diào)整不同長度的金屬片可以調(diào)樂器的音調(diào)。
最長的金屬片通常放在樂器的中間,較短的金屬片(較高音)誰長度次序放置于兩側(cè)。最常用雙手拿起拇指鋼琴,用雙手拇指同時或輪流彈奏。
拇指琴的發(fā)聲體部份就是上面一根根長短不一的彈性金屬條,下面則用木或葫蘆瓜作為共鳴箱。
以往,這些金屬條的原料只是在礦石中熔化出來的金屬,現(xiàn)在則采用質(zhì)素較高的鋼制造。拇指琴有很多不同的形狀,鋼條的數(shù)目也不一樣。
4 、卡林巴的音樂使用場景
卡林巴在樂器種類—弦鳴樂器、風(fēng)鳴樂器、皮鳴樂器、體鳴樂器中屬于體鳴樂器。
卡林巴主要用途是用來伴唱,拇指鋼琴通常演奏于宗教儀式或社交活動上。
演奏的時候,要兩手拿著琴體,然后用兩只大拇指彈奏,當(dāng)拇指按下再放開時,鋼片便會振動而發(fā)出聲音了。
有些拇指琴上會裝上一些貝殼或汽水瓶蓋等對象,使彈奏時能同時發(fā)出一些類似“嘶嘶”聲,也可以在桌子上半翹起晃動,會發(fā)出回音一樣回旋的效果,或者像鈴鼓金屬片晃動時發(fā)出的響聲,使音響效果更加豐富。
拇指琴體積小,易于攜帶,當(dāng)日落黃昏之時,人們會圍成一圈,用它來作歌唱或講故事伴奏。有些土人在長途步行時,也會攜帶它來沿途消遣時間。